關于菌菇的謠言
謠言1.不要選購長得特別大的鮮香菇,那是使用了增大劑所致。
辟謠:或許是“爆炸西瓜”給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導致很多消費者認為過大的蔬果就是人為添加了“增大劑”一類物質。其實,過大的香菇一般是因為營養(yǎng)充分,或者采摘過遲導致,與栽培工藝和采摘方式有關。對于菌菇來說,從來沒有使用生長調節(jié)劑的可能和必要。不要買太大的香菇,無非是避免買到過老的香菇,影響口味。
謠言2. 激素金針菇在冰箱中瘋長,撐破保鮮膜。
辟謠:一盒金針菇在網絡上引發(fā)了熱議——金針菇買回來放進冰箱幾天后,竟長長了許多,甚至撐破了包在外面的保鮮膜。面對這樣一盒生命力旺盛的金針菇,很多網友驚呼:“這是打了多少激素!”
事實上,金針菇的生長不需要陽光,只要環(huán)境溫度在2~18℃之間,即使收割下來也還是活體。冰箱冷藏室的溫度一般在4℃左右,如果包裝袋本就有破損或是密封不嚴,金針菇的生長條件就能夠被滿足,從而繼續(xù)生長。所以說,盡管這盒“逆天”金針菇令人無法直視,理論上還是可以食用的。
謠言3.蘑菇檢測出含有甲醛,疑是以甲醛保鮮。
辟謠:去年,青島市場上的三份送檢蘑菇均檢出甲醛的新聞,讓人不禁擔心蘑菇是用甲醛溶液泡過才得以保鮮的,網絡上也出現了各種“鑒別甲醛蘑菇”的帖子。
其實,蘑菇檢出甲醛是很正常的事,自然界本身就會產生微量的甲醛,特別是一些果蔬采摘下來后,在密封的情況下仍在呼吸,在這一過程中就會產生化合物甲醛——這與家裝材料、服裝面料上的游離甲醛不同,不具有致癌性。而且在烹飪過程中,這些微量的“天然甲醛”會揮發(fā)殆盡。
“甲醛蘑菇”的新聞報道之后,有人進行了“甲醛浸泡蘑菇”的實驗:將兩個蘑菇分別在清水和0.2%的甲醛水溶液中浸泡40分鐘,取出瀝干5分鐘后,甲醛浸泡的蘑菇略微發(fā)硬,而且表面有刺激性氣味,這也從反面證明了用甲醛來保鮮蘑菇的方法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