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冬日來臨,朔風蕭瑟,綠色凋零,勃勃于菜市的各類蔬菜似乎要歇口氣了,然而食用菌卻進入了它的黃金時節(jié)。你看那菜市上,肥厚的平菇,一片片、一簇簇,白云似的,煞是好看;黃的、白的金針菇,宛如身材修長的仙子;毛茸茸的“猴頭”,活脫脫地,欲向人語;還有那晶瑩剔透的銀耳,香氣噴鼻的香菇,白嫩嫩、圓乎乎的雙孢菇……單是看上一眼,也會把你“勾”過來,買了去。
食用菌,當富裕起來的人們對吃越來越考究的時候,它婀娜多姿地向我們走來:
它走向市鎮(zhèn)。每當蔬菜淡季,恰逢鮮菇盛時。菇農們一筐筐、一車車,把精心栽培的各類鮮淋淋的食用菌送到鬧市。鮮菇不僅是高級餐館里的寵物,普通市民的菜籃子里已少不了它。有人在石家莊市某單位搞了一次“口胃”征詢:“在雞鴨魚肉之后,你想吃什么?”百分之百的人把“山珍、鮮菇”列在其內。難怪百萬人口的石家莊,年鮮菇消費量已達8000噸!
它走向農村。開始富裕起來的農民,胃口同樣提高了檔次,“莊稼人饞肉不饞素”的觀念正在陳腐。食用菌不僅出現(xiàn)在婚喪嫁娶的宴席上,逢年過節(jié)的飯桌上也飄蕩著它的余香。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愛喝兩盅的莊稼漢的案頭上,除了花生米、炒雞蛋,往往又添了道炒鮮菇。
它走向世界。君不見,當漢堡包、肯德基家鄉(xiāng)雞叩開我們的國門時,中國的食用菌正昂首挺進西洋。崇尚無公害的安全營養(yǎng)食品——綠色食品的西方人,更青睞其中的新鮮食用菌。一公斤鮮金針菇空運到德國的漢堡,價已達50DM(德國馬克)左右。老外們或將煎平菇夾進面包里,或是牛奶煮蘑菇,或把鮮菇像烤羊肉串似的烤來吃,粗放的吃法使他們大得其樂,深諳其味。有資料載,僅歐共體,每年就需進口鮮菇2萬噸以上。有眼力的中國人已在歐美辦起了食用菌生產(chǎn)場,中國的鮮菇正香飄四海!
食用菌的誘惑力,源于它色香味俱佳嗎?源于它烹炒燉皆可嗎?源于它老幼咸宜嗎?不盡然,還源于它對人體健康有著獨特的功能。
它是保健長壽的佳品。據(jù)營養(yǎng)分析,食用菌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較低的脂肪、人體必需卻又不能自身合成的八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及豐富的礦物質。就說最為常見的平菇吧,它的蛋白質中就含有18種氨基酸。大凡食用菌,皆有抗衰健身、滋補益壽的效能。當企盼健康長壽的人們垂青于滋補藥品的時候,敢問一句:您是否也注意到了食用菌的天然保健作用?平菇醬、銀耳湯、木耳粥、香菇茶、茯苓餅……在這食與補結合的繽紛天地里,食用菌向您招手!
它是美容益智的尤物。時下,打開電視、報刊,宣傳化妝品的廣告充塞其中,但卻難覓食用菌的身影。殊不知,食用菌在“潤澤肌膚,容顏悅澤”的美容方面獨具魔力:木耳桂圓湯,可治須發(fā)早白;銀耳枸杞湯,可使你膚嫩貌美;白茯苓做粥可以減肥;泡銀耳能擦治皮癬、濕疹……這絕非杜撰,而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珍奇妙方。說到益智,金針菇、黑木耳、香菇、靈芝等所含的豐富礦物質、維生素對防治兒童貧血、發(fā)育遲緩、佝僂病,增進兒童智力,強健寶寶體魄,都頗有功效,年輕的父母們可知曉?
它是防病抗癌的良藥。食用菌的身價隨著其藥用價值不斷被現(xiàn)代科學揭示而抬高。草菇含有極高的抗壞血酸,香菇具有防治感冒、肝硬化等功能,木耳可以清肺、通便、治痔,雙孢菇有降血壓、抗病毒等作用,猴頭對治療消化不良、胃炎等疾病的特效更為世人矚目。食用菌雖不能直接殺傷癌細胞,但它的多糖體卻能有效地提高人類肌體的免疫力,從而發(fā)揮其防癌抗癌的功能。請看幾種食用菌的抑癌效率:平菇為75.3%,銀耳80%,香菇80.7%,金針菇81.1%,猴頭91.3%,茯苓96.9%!我在井陘山區(qū)碰到過一位年屆古稀卻生朗面赤的老農,很難想到他原是個因患嚴重肺氣腫而常年臥床不起的病漢,幾年前老伴栽培平菇,他舍不得把剪下來的菇柄扔掉,每天燉一小鍋吃,誰料一冬過去,精神陡長,居然可以勞作于戶外。第二年,他依舊燉菇柄當菜,肺氣腫竟奇跡般地消失了。
食用菌,中國人的驕傲。早在18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我國就開始人工栽培金針菇、木耳。在當今世界上進行的成規(guī)模商業(yè)性栽培的菇類中,除雙孢菇源自于法國外,其它均起源于我國。聰穎的中國人最早把食用菌的食、補、藥有機地溶為一體。我國最早的藥典《神農本草經(jīng)》及《太平圣惠方》、《千金要方》、《御藥院方》等古代醫(yī)籍中,均留下食用菌的芳香。在民間偏方和五花八門的菜系食譜中,食用菌更展示著它多彩的豐姿。
專家預測,食用菌將成為人類21世紀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這是多么誘人的前景!食用菌像是一位深邃莫測的老人,又像是一個專愛發(fā)問的頑童,給我們提出了一連串的課題:怎樣廣開料源,有效地發(fā)展以秸稈為原料的食用菌栽培,使城鄉(xiāng)居民免受因焚燒秸稈而造成的煙塵污染?怎樣深入開發(fā)多品種加工,以飲料類、蜜餞類、醬制類、調味汁類、菌絲食品類、油浸食用菌等諸多佳品饋惠消費者?怎樣繼續(xù)發(fā)掘食用菌的藥用價值?怎樣卓有實效地開拓國際鮮菇市場?這一個個課題如同皇冠上的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激勵廣大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商人和全國兩千多萬菇農去奮力摘取。
要正確地認識毒菇,唯一的方法是從生物學性狀著手了解它的外部形態(tài)、內部結構及生態(tài)習性等。某一種方法只能鑒定某一種毒菇,目前國內外還沒有一種簡單而又有效的方法把所有毒菇檢測出來。
民間流傳的一些說法是不可信的,更不能把它當作規(guī)律去運用。例如:有人說顏色鮮艷,樣子好看或菌蓋上長疣的有毒;有的說不生蛆、不生蟲的有毒;有的說有腥、辣、苦、麻、臭等氣味的有毒;有的說受傷后變色的有毒;也有的說烹煮時能使銀器、大蒜、米飯等變色的有毒等等。事實證明,某一說法對某一種毒菇的鑒定可能是對的,但絕不能作為鑒別所有毒菇的依據(jù)。例如:毒傘、白傘等顏色并不鮮艷,樣子也不好看,受傷也不變色,也不能使銀器和大蒜變黑,然而都含有致命的毒素,50克重的毒菇就可毒死一個成年人??墒窍憧谀⒉簧⒉簧x,卻是一種名貴的食用菌。相反,豹斑毒傘是有名的毒菇,既生蛆也生蟲。還有多種牛肝菌,俗稱“見手青”,真是一碰就青,但卻是風味獨特、口感滑潤細膩的美味食用菌。因此,要準確地認識毒菇,需要大型真菌的分類學知識,不能一概而論。不認識的野生菇千萬不能輕易食用,以免中毒。
(作者:呂承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