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培季節(jié):根據黑木耳的生長溫度、氣候特點,以每年11月底一豎年1月底制菌袋比較合適,豎年3月上旬進棚出耳。
2.培養(yǎng)料配方:闊葉樹木屑49%,玉米芯(棉子殼)29.5%,谷糠(麥麩)20%,石膏粉1%,石灰0.5%。料含水量60%~65%。原料要求新鮮,無霉變。木屑和玉米芯粉碎成黃豆粒大小,不能太細,否則影響料的透氣性。
3.菌袋制作:采用17cm×45cm×0.004cm的低壓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料袋要求厚薄均勻、無微孔。按照配方將培養(yǎng)料攪拌均勻,使各種原料與水充分混合,含水量60%~65%,可以用手握法檢驗,即緊握配好的培養(yǎng)料,指縫中有水滲出而不下滴為宜。
培養(yǎng)料配好后應立即裝袋。裝袋前將料袋一端折轉扎成活結,裝好袋后,將另一端也折轉扎成活結。裝袋要松緊適中,上下均勻,料面平整,不留空隙。
裝好袋后及時滅菌。一般采用常壓滅菌灶滅菌。將料袋裝入常壓滅菌灶,用旺火猛燒,在5h內使灶內溫度達到100℃,保持20h,使菌袋徹底滅菌。待袋溫降至60℃時趁熱搬入接種室。搬運過程料袋要輕拿輕放,發(fā)現菌袋有小孔,用膠布密封。
料袋溫度降至常溫后在接種室或接種箱內無菌接種。栽培種要求菌絲生長健壯,菌齡適宜,無污染。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guī)程兩端接種,接種后扎緊袋口,移入消毒后的培養(yǎng)室發(fā)菌。接種量要大,一般一瓶菌種接10~15袋。
4.菌袋培養(yǎng):發(fā)菌期間,前期控制溫度在28℃,使菌絲盡快萌發(fā)、定植,菌絲占領料面后,降溫至25℃,嚴防超過30℃導致燒菌;每天通風2次,每次30min,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保持室內干燥,控制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下;避光培養(yǎng),門和窗上懸掛黑布遮光,給予黑暗環(huán)境,如果光線過強,菌絲生長速度會減緩,發(fā)菌后期菌袋易提前出現耳基,影響產量。
發(fā)菌期間要進行翻堆。第1次翻堆在接種后5~7d進行。以后每隔10d翻堆1次。翻堆時將菌袋上下,內外調換位置,發(fā)菌均勻。翻堆的同時檢查雜菌,發(fā)現菌袋有黃、紅、綠、青等顏色的及時揀出處理。對輕微污染的用75%酒精和36%甲醛按2∶1的比例混合成的藥液進行注射處理。污染嚴重的菌袋,要進行滅菌處理,防止雜菌擴散。一般35~50d菌絲即可發(fā)滿菌袋。
5.蔭棚搭建:黑木耳出耳的最佳溫度為15~25℃。我們采用蔭棚作為黑木耳的出菇場所,通過覆蓋物調節(jié)棚內溫度和濕度,較好地解決了黑木耳出耳時的控溫和保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