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合理安排栽培季節(jié)
春、秋2季都可安排生產灰樹花,春季接種,則可實現(xiàn)春、秋2季出菇;秋季接種,則可實現(xiàn)當年秋季及次年秋季2季出菇?! ?/div>
以當?shù)厝掌骄鶜鉁胤€(wěn)定在18~20℃為準,往前推2個月即為適宜接種時間。在慶元縣海拔500m以下地區(qū)春季接種期定在1月20日至2月25日,4—5月出菇;秋季接種期定在7月,10—11月出菇。第2季菌棒覆土時間定在6月15日至7月15日,10月出菇。
3.培養(yǎng)料配備
高產灰樹花培養(yǎng)基由雜木屑、棉籽殼等6種原料混配組成,具體配方:雜木屑34%、棉籽殼34%、麥麩10%、玉米粉10%、山表土10%、蔗糖1%、石膏1%,料水比為1∶1.1~1.2(含水量60%左右),pH值自然。各地可以根據(jù)當?shù)氐脑腺Y源情況調整培養(yǎng)料配方和備料。
4.菌棒制作與管理
與其他食用菌一樣,灰樹花的菌棒制作與管理工藝流程為:配拌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培菌管理。各環(huán)節(jié)需注意的地方有:①配拌料時,山表土要打碎過篩、棉籽殼提前1d浸水堆悶預濕。②滅菌時間要適當延長,常壓滅菌在料溫97~100℃下保持16h以上,待料溫下降至70℃以下時趁熱搬到冷卻室壘堆冷卻。③待料溫降至30℃以下方可接種,注意無菌操作,每棒接種2~3穴。④套袋封口:接種后的菌棒迅速用薄膜袋套住,簡稱套袋封口,然后堆放在培菌室培養(yǎng),接種口朝側,堆高10層以下。⑤培菌環(huán)境調控管理:灰樹花菌絲生長無需光照,強光易產生有害的黃水,促使氣生菌絲革質化,所以培養(yǎng)室的門和窗戶應掛黑簾,創(chuàng)造弱散射光環(huán)境。菌絲生長最適溫度20~26℃,早春氣溫低,應人工加溫至23~24℃,促使菌絲生長發(fā)育;當室溫超過26℃時則應加強通風降溫。培菌階段對環(huán)境濕度要求不嚴格,一般以65%以下偏低濕度為好。菌絲生長需要充足的氧氣,接種口發(fā)菌圈直徑達4~5cm時脫去套袋,培菌室每天進行通風換氣1~2次,每次20~30min。⑥翻堆:結合脫袋進行翻堆,促進菌棒之間發(fā)菌均勻,同時剔除受雜菌污染的菌棒。
在較適宜條件下,接種后經(jīng)35~45d的培菌管理,菌絲即可長滿全袋,形成菌棒。
5.第1季挖穴出菇管理
菌絲長滿全袋后,當環(huán)境溫度已處于適宜灰樹花子實體生育的18~20℃時,即可進入第1季出菇管理。
5.1 開挖出菇穴
在菌棒上鑿開出菇洞穴,用刀片或皮帶沖等銳器割破塑料袋,深入菌棒0.3~0.5cm,直徑1.2~1.6cm,并刮去洞穴內的菌皮和培養(yǎng)料,每棒開穴1~2個。
5.2 原基分化期管理(催蕾)
將挖穴后菌棒按“△”或“井”字形集中堆放催蕾,洞穴朝向側面空隙處,堆高10層以下,調恒溫在18~20℃,濕度在70%~80%,但此時不能直接往菌棒上噴水;每天通風1~2次,避光培菌,促使洞穴內菌絲恢復生長。經(jīng)3~4d孔穴內菌絲完全復白后,結合通風施以100~200lx散射光30min,再經(jīng)4~5d便能形成子實體原基(菇蕾)。原基形成后加強增濕處理,可以直接將水噴灑在菌棒上,盡快提高空氣濕度到85%~95%。
5.3 菇葉分化期管理
當原基長大至3~4cm時,將菌棒單層排放在菇棚地面,子實體朝上,轉入菇葉分化期管理。首先是通氣管理,每天通風2~3次,每次30min左右,缺氧則不能完成葉片分化。其次是調節(jié)空間溫濕度,溫度以15~20℃最好,濕度以85%~95%最好,要嚴防溫度過高,濕
度過低。通氣、控溫、控濕三者要兼顧,操作時應結合進行。該階段應增加光照,光照強度以200~500lx最佳,光照越強菇面越黑,一般菇棚遮蔭以七陰三陽為妥。在適宜條件下,經(jīng)20~25d出菇管理,子實體達8~9成熟時即可采收。
6.菌棒保存管理
將第1季出菇后的菌棒妥善保存,是能夠完成2季出菇的基礎條件。具體做法:將無污染菌棒集中堆放在干凈的場所避光保存,避免日曬、雨淋、缺氧、蟲咬等損害菌棒,保持菌絲的生活力。菌棒保存期:春季接種的2個月左右,秋季接種的7個月左右。
7.第2季出菇場地準備
選址搭棚:以水旱輪作的砂壤土最佳。一般用現(xiàn)有菇棚進行第2季出菇,新建菇棚搭棚標準同前所述。平整場地,清除雜物,將田地整平待用。
8.菌棒排置及覆土
將菌棒中央1/3左右的塑料袋割脫,然后沿脫袋處將菌棒平行靠排在一起,堆高2層,上層接種口朝上。菌棒縱向排置成畦,每排擺放10~11棒,畦寬1.0~1.2m,畦長不限。菌棒排置于畦面后即進行覆土,覆土深度3~5cm。畦間距0.3~0.5m。
9.第2季出菇田間管理
9.1 出菇前管理
及時清溝防積水,創(chuàng)造既防雨淋、防陽光直射,又保持畦面通風和一定濕度的田間環(huán)境。土壤相對濕度保持在70%左右。
9.2 出菇后管理
發(fā)現(xiàn)菇蕾露出畦面后,放下四周薄膜,調控溫度在15~20℃,濕度在85%~95%,光照強度在2000~5000lx,保持空氣清新,具體操作與第1季出菇管理相同。
9.3 防高溫
秋季出菇期間往往會出現(xiàn)“小陽春”回溫天氣,若氣溫超過25℃,要加強通風或噴水降溫,防高溫危害。
10.采收與加工
當子實體葉片充分展開,顏色褪淡,背面菌孔發(fā)生接近葉緣時,便已達8~9成熟,即可采收。采收時用單手或雙手抓牢菇體,略帶旋轉整朵掰下?;覙浠瓤甚r銷,也可干制、鹽漬,還可用于灰樹花多糖提取、制藥等精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