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松茸(Agaricas bcazei)又名巴西魔菇、小松菇等,菇體爽滑脆嫩,味道香郁鮮美,含有多糖、麥角甾醇類,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等多種活性物質,具有抑制腫瘤、提高免疫力, 抗氧化等多種藥理作用,是一種食藥兼用營養(yǎng)價值極高的食用菌珍稀食用菌品種,近幾年來隨著食用菌的發(fā)展,培養(yǎng)的原材料日益緊張,價格不斷上漲,尋找新的種植原材料,是一些大型種植基地工作一項重要任務,特別是杏鮑菇菌渣量多,容易運輸,既能降低成本,又提高經濟效益,是姬松茸種植好材料。
1.季節(jié)的選擇
姬松茸最適宜出菇溫度是18-22℃,低于15℃或高于32℃不容易出菇,一般在播種后40天左右開始出菇,根據出菇的溫度,自然氣候條件下,一般選擇春栽或秋栽,產菇期可以集中在適宜的季節(jié)。
2.栽培場地
栽培場所應選在交通便利、開闊通風、排水暢通,遠離居民生活區(qū),畜禽養(yǎng)殖場,化肥農藥污染場所,菇棚搭好后,在進料前兩天用0.1%濃度多菌靈加敵敵畏或菊酯 消毒。
3.培養(yǎng)材料
每100平方米投料:杏鮑菇菌渣5600公斤、牛糞1050公斤、豆餅45公斤、尿素11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石膏20公斤、生石灰20公斤。
4.堆料
先將杏鮑菇料粉碎,將杏鮑菇料和牛糞、豆餅混勻加水調至68%-72%,建堆高1.5米,寬2-2.2米,長度可以根據場地而定,過磷酸鈣、生石灰、石膏可在第一次翻堆時加入,建堆完成后在料堆四周打上通氣孔,堆頂做成龜背型,雨天蓋上薄膜,防止淋雨。
建堆發(fā)酵一般需要翻堆3次,翻堆間隔時間為6天、5天、4天,翻堆時,生料倒回中間,中間熟料放外面,以保證堆料腐熟度均勻,發(fā)酵15天左右,料呈棕色,培養(yǎng)料含水量為60%-68%,手抓一把培養(yǎng)料用力擠,指縫有二三滴水為含水適宜,PH7.8左右。
二次發(fā)酵,二次發(fā)酵必須全面檢查菇房,不得漏氣,培養(yǎng)料進房后,關閉門窗。讓其自然升溫。二次發(fā)酵分為三個階段,前階段為升溫階段,既將料堆溫上升至58-62℃,并保持8-12小時,進行巴氏消毒,中間階段為保溫階段,將料溫52-50℃保溫3-4天。最后階段為降溫階段,將料溫緩慢降至27℃以下時,二次發(fā)酵結束。培養(yǎng)料呈褐色,料無板結、無氨味、臭味,有白色腐殖霉,PH7.8-8.0含水量62%-65%。
5.播種
培養(yǎng)料溫度降至27℃時,把培養(yǎng)料均勻刮平,厚度20-25cm,每平方用麥粒種1.5-2瓶,采用撒播,播種后2-3天內,適當關閉門窗,保持較高的空間濕度,促進菌種萌發(fā),若菇房溫度超過30℃,應通風降溫,控溫控濕,密切觀察。
6.養(yǎng)菌
播種后至覆土大約需要30天,初期以保溫為主,空間相對濕度80%-90%,發(fā)酵中期應加大通風量,降底濕度,促進菌絲向料內生長,發(fā)菌后期注意料內溫度升高變化,通風次數增多,保證氧氣充足。
7.覆土
正常情況下播種后30天左右即開始覆土,覆土的土質好壞直接影響姬松茸的產量和質量,以泥炭土最好,覆土的土地質要求保水,通氣性能好的田底層土,壟糠泥土等,覆土前2天噴百分之零點二敵敵喂殺蟲。將土質用石灰水調至PH7-8.0,采用平鋪式覆土,厚度為3cm,土粒直徑1-1.5cm.覆土要求均勻一致,室內空氣濕度保持在85%-90%,覆土后2-3天應關緊門窗,待菌絲爬土時通風換氣,適當向地面噴水,讓空氣清新,濕潤,促進菌絲迅速爬土。
8.出菇管理
一般播種后40天左右,菌絲生長發(fā)育的粗壯,拔開土層見大量潔白的索狀菌絲,少量爬上土層,這時噴一次出菇水,每平方米1-2公斤,噴時要勻細,噴后打開門窗通風,每天通風2-3次,菇房空間濕度保持在85%-90%,每天輕噴水1-2次,保持覆土濕潤,雨天少噴或不噴,睛天多噴,房內溫度保持在20-25℃,促進原基大量發(fā)生,當原基長至花生米粒大小時停止向菇床噴水,保持濕度,約7天就能采收,第一茬采收完后停水養(yǎng)菌5天左右,向菌床噴一次重水催二潮菇,正常情況下可采收4-6茬。
9.采收
姬松茸菌蓋剛離開菌柄,尚未開傘,表面淡黃色,菌蓋的纖維狀鱗片,菌褶內層菌膜尚未破裂時采收,采收后削去菌柄土粒,然后保鮮,鹽漬,脫水,烘干等加工包裝銷售。
貴州梵天菌業(yè);朱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