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棒轉色過程提前出菇的問題與措施
閆新發(fā)1,度國勇1,楊蕓花2
(1,中央農業(yè)廣播電視學校西峽分校,河南西峽,474500,2,甘肅省隴西縣中沃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甘肅隴西,748100)
摘要:隨著代料香菇產業(yè)技術的熟練和香菇市場對菇品質量的不斷提升,栽培的品種也在不斷更新變化,造成了香菇菌種引種紊亂現象。尤其是栽培大戶沒有進行實驗栽培隨意引進新品種,在栽培區(qū)域中經常出現速生類菌株的菌棒培養(yǎng)期間,發(fā)生轉色前后的“白棒子出菇”現象,而使栽培者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下面介紹河南省香菇產區(qū)西峽縣和靈寶市菇農處理此類問題的幾種方法,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代料香菇,菌棒轉色,零星出菇,處理措施
1 香菇菌棒零星出菇的因素及品種選定研究
香菇品種繁多,每一個菌株生物學特性都有不同成度(看不見的、必須經過生產驗證和經驗總結的)技術參數差別。例如代料菌棒培養(yǎng)時間長度的菌齡從55天到240天以上,其中分為早熟型55~80天、中晚熟型90~120天、晚熟型150~240天等,這些天數在不同地區(qū)、不同生產環(huán)境、不同管理條件,會出現很大的時間差變化。例如2009年靈寶市引進標稱70天的868菌株于9月下旬接種,到歷年4月25開始大量出菇,菌齡長度由70天變?yōu)?10天。與其“菌齡”密切相關的是“積溫”,不同菌株的菌齡與積溫的關系更加復雜,需要累計計算每一天可以適宜菌絲體生長的有效平均溫度。例如,從接種到開始出菇的每一天平均溫度累計總和中,低于菌絲體生長的溫度5℃以下不累計和高于菌絲體正常生長的溫度32℃以上不累計,只有適宜菌絲體生長的5~32℃以內的溫度參與“積溫”的積累計算。所以“菌齡”就成了“不確定”參考技術參數。在菌絲培養(yǎng)期間,遇到適宜形成子實體的溫差刺激、刺孔震動、搬運摩擦等情況下,就會“自由出菇”。只有經過品種引進以后的3~5年反復試驗,觀察引進品種在本地生產過程中的適宜情況,采取季節(jié)時間與氣溫調整、栽培時間調整、管理條件和方法調整,固定推廣栽培模式和管理方法,才能避免“自由出菇”現象。這就是每一個區(qū)域選定“當家品種”必須具備的重要條件之一。
例1:河南省“西峽模式”中,西峽9608春季栽培秋冬出菇的品種選擇為例,有效避免春夏季節(jié)“自由出菇”的季節(jié)與氣溫時間差就是在菌棒培養(yǎng)和轉色過程中:品種特性是轉色之后加上后熟期才可以在12~16℃溫度條件下出菇,而從發(fā)滿菌、刺孔、轉色、越夏全程,都不具備自由出菇的氣溫條件,只能等到立秋以后和冬季的塑料棚中具備整齊出菇的條件。這就是“西峽模式”與9608“當家品種”可以被長江以北地區(qū)“快速復制”,被全國各地引進推廣的主要因素。
9608菌株需要在15~25℃自然季節(jié)的3~6月氣溫條件配合養(yǎng)菌,又不需要菌絲體培養(yǎng)期間因為環(huán)境氣溫變化刺激而出菇,就需要從數百個菌株中的實驗、栽培、選育、應用的反復確認,才能挑選出發(fā)菌和轉色過程不會因為溫度變化而自由出菇的“中溫偏低型”低溫菌株。如果溫型偏高,例如808、938、212、CR02、925、868、908、087、L-26、33、66等品種的菌棒培養(yǎng)期間遇到16~22℃變溫天氣的出菇溫差刺激(即出菇敏感溫區(qū)),就會產生“零星出菇”現象,如果處理不當,就會造成菌棒不能正常轉色、越過夏天、嚴重脫水、污染雜菌、影響產量等不良后果、影響菌棒轉色效果和出菇過程的管理質量,就會影響到秋冬季節(jié)正常出菇。
例2:河南省“泌陽模式”中,河南省泌陽縣的秋在品種選擇立秋以后的25℃左右自然氣溫接種、發(fā)菌,9~10月氣溫低于20℃采取刺孔和室內保溫養(yǎng)菌、轉色,11月至歷年3月的出菇溫度依靠“人為增溫”條件和催花育花措施完成生產周期。泌陽“秋栽”技術模式70%的生產程序都需要人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因素,所以能夠在菌棒沒有轉色條件下完成菌棒培養(yǎng)和出菇全程。也是泌陽技術模式推廣緩慢的主要因素之一。
例3,河南省“靈寶模式”中的夏季出菇品種,需要菌棒轉色以后在16~25℃出菇條件出菇,選用中高溫品種的栽培季節(jié)是9-12月的低溫季節(jié)生產菌棒,菌絲培養(yǎng)只能在15~20℃低溫季節(jié)培養(yǎng)到3-4月進入轉色和“后熟培養(yǎng)”,隨機進入夏季出菇季節(jié)。靈寶模式生產全程,巧妙利用自然氣溫條件和黃河古道中的楊樹林下出菇環(huán)境,形成全國聞名的“夏菇”生產模式。
2.香菇菌棒零星出菇的處理方法
如果因為選擇菌株不當或者培養(yǎng)菌棒過程產生自由出菇,就需要采取適宜措施,妥善處理零星出菇問題。我們針對規(guī)模產業(yè)引進不同溫型的菌種實驗期間,發(fā)生的“自由出菇”現象(見圖1),根據不同的季節(jié)和不同菌棒質量情況下發(fā)生的自由出菇問題,采取不同情況的處理方法:
2.1擠壓限制生長法:少量出菇現象,可以采取割口擠壓方法,用小刀在菇蕾頂部割開一個1公分左右的小口,或者利用平口螺絲刀(又叫平口起子直接)壓擠菇蕾限制生長,讓它通過頂部“刀口”自然干枯,不影響菌棒轉色和越夏。
2.2開口生長法:如果越夏期間60%以上菌棒出菇數量比較多的情況,就要采取出菇和轉色兼容方法管理。就是在菇蕾邊沿割開一個四分之三環(huán)形小口,讓菇蕾從小口中自由生長出來,看到菇蕾成型提前采收,以免影響菌棒轉色水分。
2.3擠壓自融干燥法:對于已經放大氣的菌棒,發(fā)現生成菇蕾之時,隨即采取螺絲刀手柄擠壓菇蕾方法,把幼小菇蕾壓死在栽培袋內,讓菇蕾自融,由菌棒吸收自融菇蕾的水分而干枯。對于生長較大的菇蕾,仍然采取壓死菇蕾,并在頂部開口1公分左右的小口釋放水分,防止菇蕾自融生成綠霉菌,毀壞菌棒。隨時檢查自融菇蕾自融情況,如果發(fā)現自融菇蕾產生綠霉雜菌,要及時割開小口,刮掉緑霉雜菌,撒上石灰粉,待其自然干枯。
2.4自由生長法:免割袋菌棒“割袋頭”引起的自由出菇,采取菌棒上架管理方法,任其自由生長到采收。此類問題出現于中原以北地區(qū)的免割袋生產菌棒,進行越夏管理過程,完全套用福建省原創(chuàng)“免割袋花菇培育新技術”的免割袋教學片傳授的菌棒越夏管理方法而形成自由出菇現象。其中主要因素是,福建省位于沿海地帶,夏季氣候濕潤、氣溫高而溫差小,不利于雙層塑料栽培模式的散熱和脫水抗御夏天高溫;而中原以北地區(qū)處于半干旱、大溫差區(qū)域,免割袋雙層塑料袋通過“放大氣”在菌棒周身刺孔60~80個直徑8-10mm的排氣孔,采取良好通風的管理條件,完全可以滿足菌棒面臨春季和夏季過渡時期的轉色和脫水條件,所以不用割袋頭就可以達到自由轉色、脫水越夏的基本要求條件。如果割去袋頭以后,遇到春夏交接的西北方向南下寒流刺激,就給菌棒裸露部位的塑料袋周邊的菌絲提供了自由出菇的條件而產生子實體。
3.菌棒大量出菇與轉色兼容管理方法
出菇過多的情況,也可以脫去塑料袋,采取一邊出菇一邊轉色的方法進行管理。出菇和轉色全天兼容溫度變化在16-25℃之間,環(huán)境濕度調控在65-80%之間為適宜。過于干燥不利于香菇生長,濕度過高轉色液體不能揮發(fā),影響轉色效果。按照兼容出菇和轉色方法管理到菌棒轉色結束為止。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菌棒提前脫袋,環(huán)境濕度管理要注意菌棒水分含量偏少,影響表面正常轉色,菇棚內部的亮度適宜偏低防止溫升過高促使菌棒過度脫水、溫度適宜偏低23℃以下為宜、濕度適宜偏高65~85%之間,防止菌棒嚴重失水不會轉色。如果發(fā)現失水過多,可以選擇氣溫低于24℃以下的天氣,給菌棒注入少量水分,繼續(xù)管理到出菇季節(jié)。
4.注意問題:
1、白色菌棒出現的幼小菇蕾的擠壓處理過程要輕拿輕放,少量零星菇蕾可以采取指壓法,不宜采用敲打方法,以免因為震而引起繼續(xù)出菇。
2、對于出菇過多的菌棒,可以按照反季節(jié)夏季出菇管理方法進行管理。參考(搜索)CCTV“《科技苑》2011“早產”香菇身價高”科教片管理方法,管理提前出菇的菌棒。
3、菌棒上面擠壓菇蕾的一面朝上放到出菇架上,有利于菌棒表面水分揮發(fā)和擠壓死掉了的菇蕾脫水干燥,因為朝下放置,菌棒分泌的轉色液體被自溶菇蕾吸收,容易滋生霉菌,引起壞棒問題。
4、出菇期間的溫度管理以偏低溫度在12~24℃范圍為安全管理溫區(qū),如果出菇與轉色期間遇到25℃以上高溫,要及時噴霧18℃以下的井水噴霧降溫管理(我國中原地區(qū)的5米以下井水溫度16~18℃之間,東北和西北地區(qū)的地下井水10~12℃左右)。
5、發(fā)現產生綠霉雜菌,可以適當降低棚內濕度在70~80%左右,同時用0.3%克霉靈或消毒粉溶液對綠霉菌棒位置連續(xù)噴霧3-4天,每天1次。霉菌比較嚴重的位置,要用小刀刮去雜菌,撒上石灰粉、消毒粉或涂刷5%克霉靈藥水即可徹底殺滅治愈。
6、香菇菌棒的“自由出菇”既影響產量、浪費勞動效率,又影響菌棒產量和菌棒出菇質量,避免此類情況的發(fā)生或出現,需要根據菌株適宜生長條件,設計適宜技術模式的生產程序和相應的菌棒生產管理方案,讓菌棒培養(yǎng)過程避免“自由出菇”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