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票房的成敗取決于二次營銷:第一波是通過各種先行賠付營銷手段被“請”進電影院的影迷粉絲和意見領(lǐng)袖;第二波是由口碑帶動源源不斷涌入的觀眾,看了的都說好,才能帶來持續(xù)不斷的消費。在前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電影市場是影評人控制的市場,這個或許可以通過錢來解決;而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每個人都是自媒體,每個人都有發(fā)言權(quán),眾口鑠金,觀眾的觀影感受直接影響了身邊人的決定。所以,第一波被哄進電影院的觀眾口碑直接決定了票房走向。
給電影一個明確的類型,讓觀眾產(chǎn)生期待
幾乎在每一個場合,每個款宣傳物料中,以及透過片名,《智取威虎山3D》(下稱《威虎山》)都在告訴你,他首先是一部視覺動作大片。
這么做有幾個顯而易見的好處。首先是鎖定觀眾群,對于一個普通觀眾來說,他有屬于自己的一個觀影偏好,影片提供明確的類型信息,能夠幫助他更好地進行購買決策。比如喜歡動作片,對于視覺效果有一定消費需求和傾向的觀眾,能夠很快注意到這部影片。
觀眾對于“動作”和“視覺效果”產(chǎn)生期待的同時,會不自覺得降低對于電影故事和情節(jié)的預(yù)期,對故事會變得更加寬容——因為從影片宣傳到讓你走進影院很大程度上都是你對于動作場面和特效的預(yù)期,所以你很少會去否定自己,前提故事和特效都不是太渣。你所謂的“對《威虎山》沒有抱太多期待”在很多方面都是片方在各種場合主動引導(dǎo),“喂”給你的結(jié)果。
相反,《一步之遙》并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類型。我們只知道,它是一個“劇情片”,講民國時的故事,一個姜文的電影。這就意味著,觀眾會自然而然地會把電影的“劇情”、“故事”作為電影最大的賣點,與自己的觀影期待掛鉤。一旦觀眾在故事上無法得到滿足,那么她很容易就會覺得這部電影一無是處——沒有人會注意到《一步之遙》的服裝和場面視效其實還挺不錯。
這也是為什么文藝片很難賣座的原因之一,你很難說清楚“文藝”是個什么東西。給自己一個明確的類型,其實就是先找一個臺階給自己——雖然聽起來有那么一點奸詐,但無論是好萊塢還是我們自己的電影實踐,都證明這是一種有效的商業(yè)策略。
《一步之遙》的先行賠付營銷團隊就為第一波觀眾攢了一個超級大局,造足了勢頭,近3000名觀眾的首映式囊括了各路精英人士。然而,令自信心過于膨脹的團隊始料未及的是,各路大V、影迷看完一波三折的首映禮之后全都傻眼了,連片方請來的貴賓任志強都在微博大呼“看不懂”!數(shù)千名首映禮觀眾紛紛吐槽不止,之后《一步之遙》官方微博與萬達公子—國民老公王思聰?shù)牧R戰(zhàn)過招更使電影失分不少。
《一步之遙》,一部寫輿論殺人的電影結(jié)果被輿論給干掉了。自信爆棚,又失于口碑管理的《一步之遙》輸在了起跑線上。
O2O害慘了姜文
O2O即Online To Offline,意指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線上支付,線下消費,是一種全新的商業(yè)模式。《一步之遙》的營銷團隊對O2O十分重視,電影上映之前即通過微信電影票、愛奇藝等網(wǎng)站預(yù)售了上百萬張電影票,有超過220萬人預(yù)約,但9.9元的票價相當(dāng)于正式票價的一到二折,此一舉就《一步之遙》的票房少了近9千萬。單從《一步之遙》的觀眾數(shù)量來說,并非少數(shù),但9.9元的過低“淘寶”票價,先行賠付卻最終賠了票房又損失了口碑。
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輿論不但能夠管控,也更易影響與操縱,只要舍得投入,造足勢頭,自然會拉動人們前仆后繼,源源不斷地涌入影院買單。然而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每個人都是自媒體,成為萬千吐槽的出口?!兑徊街b》從O2O招攬來的觀眾絕大部分都是姜文口中的“藍領(lǐng)”、“屌絲”,他們圖的是樂子,先行賠付看重的是便宜,期待的是火爆、爽、不用腦的爆米花電影產(chǎn)品,而不是看前還得先做功課的燒腦作品。更為悲慘的本來充滿各式玄機的《一步之遙》宣傳定位的著重點卻放在了歌舞娛樂大片上,對于“燒腦”營銷卻沒有事先的預(yù)案、鋪墊與引導(dǎo)。其實,即使看不懂也能創(chuàng)造高票房的電影有很多,比如《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即以“燒腦營銷”為最大賣點,讓“看不懂”變成了一個游戲,認為看不懂是自己智商不夠,可是誰會承認自己智商有問題呢?看不懂再看一遍,怎么也得搞明白了跟朋友吹個牛X。
O2O沒有錯,但網(wǎng)絡(luò)受眾更多追求的是物美價廉量又足,并非所有的產(chǎn)品都適合。
不屑于講故事的姜文忘記了電影的本質(zhì)終究還是講故事
平心而論,《一步之遙》并非一部平庸之作,好好燒燒腦,會看出其中蘊含了不少玄機與隱喻。面對由網(wǎng)絡(luò)招攬的大波觀眾的“看不懂”質(zhì)疑,姜文拿蒙娜麗莎做了個比喻,蒙娜麗莎你也看不懂,但他就是有先行賠付價值,乍一聽好像是這么個理兒,可他忘記了蒙娜麗莎可以被安置在盧浮宮供萬眾瞻仰,而他再怎么抬舉自己的“作品”也終究要在大眾口碑上被挑三揀四的。
電影畢竟是大眾藝術(shù),好萊塢也從不拿單純“看不懂”的作品去圈錢,作為娛樂工業(yè),好萊塢建立了完善的故事模型,各種類型片都形成一個完整的心理釋放,復(fù)雜的故事簡單化,簡單的內(nèi)容科技化。相對大眾來說,《一步之遙》這個原本很簡單的故事承載的東西太多了,姜文恨不讓得每一個鏡頭都包涵深刻的寓意,難怪大家伙都看蒙了??床欢劬筒豢戳藛h,反正還有那么多又親民,又開心的大片都在招手致意,年輕人紛紛去看《智取威虎山》了。
讓觀眾產(chǎn)生一種代入感,哪怕用得方法看起來很傻
有一個笑話,說許多觀眾因為《威虎山》開場的那幾分鐘現(xiàn)代戲,產(chǎn)生了自己走錯廳的錯覺。許多人覺得一頭一尾的現(xiàn)代部分劇情與整個故事不搭,只是讓韓庚同學(xué)又打了一次醬油,去掉會更好。
我倒覺得保留這一頭一尾對電影會更有幫助。我們?nèi)タ匆徊侩娪暗脑蛑挥幸粋€,就是覺得這部電影與我有關(guān),無論是因為類型、故事本身的吸引力,還是有你喜歡的演員或者導(dǎo)演。
《威虎山》和《一步之遙》在這方面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如何讓觀眾覺得這個故事與我有關(guān)。80后、90后的觀眾絕大部分都沒有聽過和看過《林海雪原》,不知道楊子榮和203小分隊。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我為什么要知道這些,要看一個60多年前發(fā)生的東北剿匪故事?
現(xiàn)代部分的作用就在這里。對于一個不了解任何故事背景的人來說,他也能很輕易地看懂,這個電影講的是“一個年輕小伙在回憶以前某些跟他有關(guān)的事”這樣一個故事,而且請相信我,會主動通過百度和豆瓣事先了解電影信息的觀眾仍然是小部分,對于大部分到了影院才決定看什么的人來說,這樣的劇情設(shè)置會讓人更容易產(chǎn)生代入感——哪怕這種方式的確又傻又生硬。
作為對比,《一步之遙》并沒有提供這樣一個便捷的代入通道,許多人在看電影以后表示“看不懂”。如果大多數(shù)觀眾都要通過姜文的采訪才能得知這個故事的主線和主題,先不說好與壞的問題,至少這樣的處理方式不是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