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黃有名桑菌、木麥夋、桑臣等,是一種生長在溫帶的一年生木腐藥用真菌,主要生長在活立木上,偶爾生長在倒木上。其子實體在夏秋兩季出現,晚秋至冬季顏色變深至黑色,主要寄生在40年以上的老桑樹上。
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以“桑耳”的名稱記載為:“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積聚,陰痛,陰陽寒熱無子。五木耳,名檽,益氣不饑,輕身強志。生山谷”。
唐代,在被稱為世界上第一部藥典的《新修本草》中,對“桑黃”的性味、功效及顏色等描述比較詳細,但此時仍以“桑耳”的名字出現。如“桑耳,味甘,有毒。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積聚,腹痛,陰陽寒熱無子。療止久泄,益氣不饑。其金色者,療痹飲,積聚,腹病,金瘡。五木耳名檽,益氣不饑,輕身強志。生犍為山谷,六月多雨時采木耳,即曝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