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雞菇的名稱由來
發(fā)布時間:2018-06-05
來源:蕈菌文化
雞縱菌雞縱(四川叫做斗雞菇)生長在沙地間的白蟻窩上,大都是三五成群地生長在一起。雞縱的菌蓋為圓錐形,當(dāng)傘蓋分披時,形似雞的羽毛,故名雞縱。菌蓋黑褐或微黃,菌褶稠密、色白、肉厚。雞縱分青皮雞縱菌、黑皮雞縱菌和蒜頭雞縱菌。
有人從《莊子》的“雞菌不知晦朔”里,推測早在兩千多年前已開始食用雞縱菌了。明朝的高宗皇帝朱由校,最嗜雞縱了。只因雞縱嬌嫩易變質(zhì),采后過夜便香味大減。為此,正像唐明皇為使楊貴妃能吃到新鮮的南國佳果荔枝,而令沿途驛站快馬急遞那樣,他也每年由驛站用快馬急送雞縱菌到京城。不知是雞縱菌稀罕難得,還是高宗皇帝太偏愛此物,以至于連正宮娘娘張皇后也沒有分享這一佳肴的福分。在昆明市北郊的富民縣,老百姓采得雞縱菌后,恐其變質(zhì).常常用鹽膠制,或熬液為油。吃過橋米線時,倘若拌上些許輔雞縱或油雞縱,別有一番風(fēng)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