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4-1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除了見手青的誤會,那些盛名在外的菌菇不乏一些不為人知的“秘聞”或身世。今天,敢于胡亂也為我們深挖了一番菌子們的“八卦”。
近20年里,松茸的地位變遷可謂翻天覆地。在我尾隨于各種“菌前輩”身后,屁顛屁顛開始上山學著撿菌那些年,在滇中一帶,松茸還只是一種雜菌,連個稍微正式些名稱都還沒有,山寨著雞?的名稱,叫做“臭雞?”。
不要說為人民所不齒,該菌能夠獲得的最高待遇,只是偶爾會被某根棍子幸運地扒開滿頭松毛,一見天日。更幸運些的,可能還會繼續(xù)挨上一棍子或者一腳,短程旅行一下,避免生于斯死于斯、一生不得挪窩的命運。
后來事情的發(fā)展變化,想必很多人都已經知道,《舌尖上的中國》中那略帶著儀式感的松茸篇章,便可見一斑:松茸終于一步登天,搖身成高級食材。每到松茸應季時,從一雙粗糙的手到另一雙溫柔的手,它從容地遞上自己,坐汽車搭飛機,歷經千萬里的旅行,最后來到虔誠的食菌人面前,以一種圣潔的姿態(tài)出現在餐桌上。
如今,就連當年一起撿菌的“帶頭大哥”都受到感染,情不自禁托人帶些來,燉湯、刺身、燒烤做了個遍,大呼味道真好并且大補,全然不記得當年的不屑和非禮。實際上,松茸目前在云南已經成為常見的食用野生菌,借鑒舶來和自創(chuàng)的烹飪和食用方式兼有,甚至出現了松茸月餅。
責任編輯:f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