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涼,火鍋就開始頻登餐桌了。這一時節(jié),蔬菜品種少,卻是杏鮑菇大出的時候,遇到不知道怎樣配火鍋料,我就買幾個杏鮑菇切片,拌著湯底一起煮。不僅可久煮不老,口感始終柔韌嫩脆,還可借助其特有的鮮甜調(diào)和力,一舉填補食材單一的空白,令一涮即熟的肉食,于滾沸的湯水里蛻變得更為鮮美生動。
實際上夏天也有杏鮑菇出售,只是菇體的個頭較小,形狀像是被斜斬下的雞腿,故有人據(jù)其形,呼之為“雞腿菌”。秋冬上市的杏鮑菇,個頭就要大上許多,每根都有成人手腕粗細,體形鼓脹,像是頭小肚大的保齡球瓶。因其肉質(zhì)豐厚,質(zhì)地嫩脆,既清香如杏仁,又鮮美彈牙如鮑魚,價格也是廉宜親民,故為大多數(shù)人所接納。而且,杏鮑菇就像儒家文化所倡導的品行方正不阿的士君子,窮亦不墮其志,達則不驕矜忘形,素食佳,與葷食為伍也無損其格,不論烹炒煮湯,都是鮮味無窮,始終信守著與世俗生活的純真盟誓。
凡菌菇,都以野生為上品,杏鮑菇則是人工培育菌種中的異類,珍異性或有不如,滋味卻未必落于下風。我曾參觀過一處利用舊防空洞培植杏鮑菇的菇場,洞里面潮濕、悶熱、恒溫,是栽培杏鮑菇的天然場所。菇農(nóng)用棉花殼、稻稈、甘蔗渣、木糠作為培養(yǎng)基,灑上菌種,一段時間后就能長出肥碩的杏鮑菇來。于時節(jié)選擇上,菇農(nóng)也有意識進行調(diào)節(jié),秋冬蔬菜品種少,杏鮑菇正好形成市場填補,所以大量上市,成為人們火鍋食材料理的常見選擇。而這種消費邏輯,也正好符合李漁“蕈之清香有限,而汁之鮮味無窮”的飲食趣味,乃借杏鮑菇蘊含的鮮味,使湯汁更為鮮甜熱烈,佳妙可口。
除了火鍋,杏鮑菇用于烹炒,也是極為清雋的蔬食。最簡單的做法是環(huán)切成圓片,放入平底鍋用油煎熟,再加入蠔油、小蔥,略事翻炒,即成一盤賣相誘人的蠔油杏鮑菇片。厚實的質(zhì)感,醬紅色的外觀,用來下飯,柔脆甘甜,一片入口,即已鮮香無窮。如果想要加強杏鮑菇的醇美滋味,豐富口感層次,烹炒時再加入鮑汁,那種滑溜的口感,肉質(zhì)般的香濃醇厚,也會給人一種全新的飲食感受。另外,把杏鮑菇切成小方丁,用醬油、辣椒腌漬做成辣味醬菜,也很爽口彈牙,尤其用來就粥或拌面,能完美詮釋幸福小日子的日常意義。
不過,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吃法還是鐵板薄荷杏鮑菇。飯館的廚子把鐵板燒紅,下面墊放一層新鮮薄荷葉,上面再鋪放杏鮑菇片。薄荷葉子受熱后,蘊含的清涼精油揮發(fā)出來,便濡染滲透到杏鮑菇里,使得被煎熟的杏鮑菇片,多了一種特殊的清涼口感體驗。兩種并不出奇的食材,也因為這個匠心設計,巧妙組合,而構(gòu)成了與眾不同的飲食旨趣。